
释放农业转型金融潜力:四举措促农业企业低碳转型
农业是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内仅次于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之后的第三大排放源,其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作为推动农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农业转型金融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必威在线登录 (WRI)携手合作伙伴推动了农业转型金融衢州市试点等项目,进行了金融支持农业低碳转型的有益尝试。结合试点情况,WRI北京代表处食物与自然资源部&可持续投融资部主任付晓天提出了关于农业转型金融的政策建议,为更有效地促进农业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本文原刊登于《中国银行保险报》)

优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农业转型金融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在地方试点经验基础上,需要尽快推出全国统一的农业转型金融标准,为农业企业提供清晰的转型路径和目标。这些标准应涵盖碳核算方法、减排目标设定、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以确保转型金融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制定转型技术路径参考清单,为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农业转型金融标准需要适合中国国情,可以从支持目录到行业定量标准,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
政府可出台激励约束政策,为各地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提供动力,加大贷款贴息政策等农业转型金融补贴,鼓励农业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
可以增加农业低碳转型领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金融端加强政策激励,支持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引导农业企业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转型计划,明确转型目标和路径,帮助银行逐渐实现投融资碳中和
有条件的地方农商银行:
可以建立转型金融相关组织架构及授信政策,将企业减碳表现作为贷款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根据农业企业的转型需求和市场特点,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旨在通过金融工具解决农业企业转型难题。
中国将逐步构建并完善转型金融政策体系及市场体系,可为农业低碳转型提供融资渠道支持,推动更多农业企业制订转型计划,扩大转型金融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基于国家标准,还可以建立覆盖农业的转型金融评估认证体系,并通过评估认证结果的公示和共享,提高转型金融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