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以人为本”,探索山西“煤转旅”公正转型新路径
9月23日,“以人为本理念下山西的煤转旅之路”研讨会暨案例报告发布会在山西大同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山西科城”)主办,必威在线登录 (WRI)支持,汇集山西具有“煤转旅”探索与理论研究经验的各界代表,分享专业心得、探讨转型建议,助力山西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经济与就业发展的平稳过渡。
随着“双碳”工作持续推进,山西长期以来倚重煤炭的经济结构,面临煤炭消费需求下行的挑战,GDP实际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形势下,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平稳、公平包容的发展路径,推动经济多元化,已成为目前山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其中,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是推进山西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可行途径之一。

煤企转型文旅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员安置等多重目标?为进一步探索这一转型,WRI支持山西科城于2023年启动了“文旅产业助力山西煤炭地区公正转型”课题,并于本次研讨会上发布了成果报告《文旅产业助力山西煤炭地区公正转型——煤企布局文旅案例研究》(以下简称“报告”,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从成功经验、发展瓶颈和未来挑战三方面,分析了山西4个不同所有制煤企转型文旅产业的案例,旨在为煤企、地方政府和行业政策制定者提供深入分析和策略参考。

“就业问题是山西煤炭转型的核心。”
研究团队代表李莹指出,山西的气候行动正逐步迈向深水区,其衍生的经济社会影响已成为左右转型速度、规模与成效的重要变量。“公正转型”理念强调在转型进程中统筹兼顾就业稳定、经济发展、气候治理与环境改善等多重目标,是当前政策制定领域的核心关注点。煤炭行业在山西经济影响广、环境影响大、从业人员多,是推动公正转型的典型场景。李莹表示,“煤转旅”有潜力吸纳煤炭闲置人员,是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公正转型实践的重要尝试。
同时,李莹强调,转型的成功需要资源优势、政策引导、资本转化和社会需求的综合驱动。地方政府支持至关重要;转型资金是核心驱动力;同时,企业需要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及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基于此:煤炭企业可制定长期战略并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探索多元融资渠道并增强投资持续性;当地政府可统筹政策规划,扩大投资和参与方,优化职工职业支持措施。
各方专家共论“煤转旅”新路径
大同坐拥云冈石窟、恒山和大同古城等核心文旅资源,是山西“煤转旅”先行先试的典型代表。为何煤企要转型文旅?煤企如何转型文旅?文旅发展对煤炭地区意味着什么?研讨会上各方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

“我们想用文旅搭建一座桥,用桥这头连接矿工的饭碗,用桥的另一头连接未来的文化传承,而这座桥的下面就是我们曾经因为挖煤而受损的土地。”
报告中沁水地区文旅集群的开发者山西鹏飞集团,深耕煤炭行业30年后开始转型文旅。贾浩伟介绍道,鹏飞“煤转旅”的初心首先是为矿工谋生计,目前公司主力煤矿开采年限不足15年,3000余名矿工面临职业发展隐忧;其次是为土地“还账”,周边地区因矿井开采而导致土地沉降,文旅开发能够与土地生态修复相结合;同时希望为地区谋长远发展,煤炭地区面临文物资源缺乏保护、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文旅是保护文化资产并提振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思求变、以废立新,以绿替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是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报告中煤企转型工业文化旅游的案例代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毗邻云冈石窟,是一座集工业遗迹、人文景观和绿色矿山建设于一体的国家级矿山公园,也是矸石山污染、场地扬尘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能够穿矿服、戴矿灯、下矿井、坐矿车,品尝矿工饭:园区成功地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记忆的沉浸式文化旅游场景。

“煤终究有一天是要用完的,但是文旅可以支撑大同的明天。”
胡早指出,大同已探索出一条从传统煤都向文旅名城的转型之路。他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上世纪90年代云冈石窟曾因污染蒙尘,如今大同已重现蓝天白云,古城复兴与街巷更新使城市焕发新生——文旅业逐渐替代煤炭成为新的增长点,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示范。

“以前我做煤矿工人,打交道的是冰冷的机器,我说你好,它说‘轰隆隆’;现在我做景区讲解,每天面对不同的游客,开开心心地给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文化和历史,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田丰曾在煤矿一线工作17年,在40岁时跨行成为湘峪古堡景点的讲解员。他认为,煤矿工人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完善的保障体系。有了兜底机制,更多工人才敢迈出转型步伐,在展示家乡文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助力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

“现在大同越来越好,从大城市回来的我越来越有大同人的文化骄傲和自信。欢迎外地的游客都来我的家乡看看, 天下大同,美美与共!”
孙丽来自三代矿工家庭,为走出矿区而选择成为走遍全国的导游。煤炭曾是她离乡的理由,而“煤转旅”让她又回到了家乡。她曾因城乡差距深感冲击,如今却因大同从煤都蜕变为文化名城倍感自豪。

“在国际其他煤炭产区还在因为生计问题不愿转型时,山西的煤炭企业、煤炭行业和市政府都在主动转型。这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应该非常自豪地把自己的故事讲出去。”
王晓军表示,山西的转型并非仅仅因为资源枯竭,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山西的煤炭产业有劳动密集的特征,其转型经验对于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哥伦比亚等煤炭依赖型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未来希望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助力山西故事走向世界。

“文旅产业发展需要依托煤炭资本。”
高翠翠系统对比了皇城相府景区内同期起步发展旅游业的皇城村与郭峪村,指出“文旅产业发展需依托煤炭资本”,即煤炭资金的注入是决定两村旅游发展前景差异的关键要素:皇城村凭借煤炭资金顺利完成了居民搬迁与景区建设等工作,而缺乏资金支持的郭峪村则逐渐错失了发展机遇。

张焯表示,工业遗址保护和煤炭转型是世界性的趋势,工业遗存活化与乡村旅游是资源型地区转型的重要方向。大同近二十年来不断激活市民文化自觉,推动城市更新建设。尽管转型不易,但大同已走在探索的道路上。

杨晓荣指出,地方应用型大学可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助力山西“煤转旅”转型;针对煤矿关停后矿工“煤转旅”过程中的再就业难题,可主动发挥服务地方发展的关键作用。
大同古城东南邑品牌负责人贾艳、大同古城的青年创业者代表张轩语等也参与了研讨。
山西探索:中国公正转型研究与行动方兴未艾
自2023年起,WRI开始支持山西科城开展“文旅产业助力山西煤炭地区公正转型”研究工作,深入见证并支持文旅产业在山西多个地市成为支柱行业的过程。研究显示,文旅业为煤炭资本提供了多元化投资新机遇,并对促进就业和地区公正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前期科学规划与后期运营,并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上提供持续支持。

山西是中国公正转型探索的先行者,“煤转旅”的公正转型经验对其他传统行业以及煤炭产区也有借鉴作用。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温华表示,“山西‘煤转旅’研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正转型实践,为加速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更多治理参考。我们意识到文旅行业在地方创造就业和承托煤炭行业就业萎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在‘煤转旅’过程中面临的显著挑战。中国公正转型的研究和行动方兴未艾,WRI期待与各方合作伙伴继续深入合作,探索更多公正转型的中国解法。”
*专家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WRI立场。